曾幾何時談到中國的汽車市場,人們腦海中總是充斥著外資或者合資品牌的汽車產品,現在這種境況正在悄然轉變,人們能在馬路上看到開著
奇瑞等民族品牌的汽車越來越多。作為他們的國際競爭對手,最能切身感受到國產汽車品牌的犀利反擊——
日本
富士重工亞洲營業本部部長森郁夫坦陳,“中國汽車現在的發展,已經讓日本公司很緊張”。在國內各種車展中
奇瑞展臺觀眾中,常常可以看到類似
豐田副社長中川勝弘這樣的企業高管親身關注,這一切源于奇瑞在自主創新上的巨大投入,讓我們看看尹同耀手里讓同行眼紅的“精銳之師”的名單吧:曾任美國偉世通公司高級工程師的許敏;曾任
本田北美公司總工程師的辛軍;曾供職戴-克公司的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張林……在研發系統上奇瑞也傲視國內汽車廠家:
奇瑞汽車研究院,這個于2003年成立、包括所有專業實驗與試制設備的機構已讓奇瑞花費了超過10億元。
努力耕耘是期待更好的收獲,在外資與合資品牌一度霸占的
中級車市場,奇瑞憑借2006年新春投放市場的A5商務轎車吹響了反擊號角,88,888“親民”價的產品達到了約14萬元中級車的配置標準:內在采用與世界一流的引擎設計制造商奧地利AVL公司通力合作的奇瑞ACT
ECO發動機動力強勁,百公里加速僅10.29秒;外在配置歐洲流行“Sky-line天穹”的時尚車型,都令外界稱道不已。
作為奇瑞2006年的主力產品已開始在武漢、長春、沈陽等20多個城市熱賣,各地
經銷商排隊等貨的獨好風景也讓競爭對手頗為眼熱。A5的初露鋒芒,不僅對中級車市場的主流產品“新三樣”形成了直接威脅,而且對“精三樣”(
標致307、
寶來、
花冠)和“超新三樣”(
頤達、
賽拉圖、
福克斯)的市場份額形成沖擊。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披露:2005年家庭年收入10萬元占中國二三線城市(GDP排名前10的省份)總數14%,按照時下流行的“購車價=家庭年收入”購買公式套算可以發現,
奇瑞A5擁有極其廣闊的市場前景。
回顧上
世紀90年代,中國民族家電產品崛起成為當時國力跨上一個臺階的標志,正因為長虹打破了國外產品市場壟斷,更多的老百姓才能輕松地買得起彩電。世紀交替之際波導、TCL的橫空出世,才讓大多數中國老百姓享受到的移動通訊技術。至于2006年奇瑞A5對諸多外資中級車品牌的挑戰,我們更可以把它看成為中國國力再上一個新臺階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