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年開始,我國的汽車出口無論數量還是金額,每年的增幅都達到150%以上,引起了國家重視和媒體的關注。但是,與發展速度不相稱的,我國汽車出口的相關管理體系卻極不完善,各汽車企業在實際出口操作中也遇到不少難題亟待解決。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專家認為,中國汽車出口之路還任重而道遠。
市場規范缺失,中國汽車出口遭遇信譽危機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高級工程師傅培昭說,與發達國家成熟的汽車行業相比,我國的汽車出口企業不僅數量多而且十分分散,不免素質差別較大,在建立良好的出口秩序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從而影響了我國汽車出口健康有序的發展。
合肥匯智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是江淮汽車集團下屬的子公司,主要經營江淮集團的重卡、輕卡出口。該公司于2002年6月成立以來,業績良好,正處于良性發展階段。該公司總經理張鵬認為,相對于國內市場而言,汽車出口市場缺乏規范。他說,國內市場對中國汽車的需求是多樣的,但是國外市場不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進口中國車只是基于其價格優勢,更有不少國外投機商人抱著在中國淘“便宜貨”的想法,由此,很多品質得不到保障的低價位汽車乘機登陸國外,擾亂市場。“目前國外市場上很多‘中國汽車’,在國內業界卻聞所未聞。但是,一旦這些劣質車出了事故,國外消費者狀告的還是‘中國汽車’。例如在哈薩克斯坦,由于中國車屢出事故甚至發生軋死人事件,中國汽車對該國的出口差點全面被封禁,影響惡劣。”
惡性競爭,中國汽車國外市場“自相殘殺”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機械行業二部主任郝偉說:“目前,由于國外市場趨同,國內汽車企業惡性競爭,內耗嚴重,將損害整個中國汽車行業利益和國家利益。”
奇瑞國際公司副總經理馮平說,在汽車出口貿易中,最怕跟“自己人”打架,可是目前,奇瑞汽車開拓國際市場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來自國內同行的競爭。據她介紹,目前奇瑞在埃及市場的主要對手是吉利汽車,奇瑞公司的奇云、風云款出口汽車主要就是跟吉利公司的“千里馬”相競爭。雖然奇瑞和吉利的產品款型并不相同,但因為吉利價格很低,在更看重價格因素的國外低端市場上,奇瑞明顯感覺到了壓力。
據馮平分析,目前我國的出口汽車不要說趕不上歐美、日本,連跟韓國“打架”的資格也還不具備。中國汽車企業目前能做的,只是從龐大的國際市場分一勺羹而已。可是,如此“擠占”的國際市場畢竟容量有限,眾多國內汽車企業以同樣的價格優勢蜂擁低端市場,難免會造成價格戰和惡性競爭。
技術認證成為汽車出口普遍難題
技術認證是目前困擾中國汽車企業的普遍難題。首先,中國的汽車認證標準不被國外承認,其次,目前國際上的認證標準繁多,不同的國家執行不同的標準,使中國的汽車出口受到極大阻礙。
據江淮匯智公司總經理張鵬介紹,各國汽車認證標準不同,并且隨著市場發展不斷變化提高,如馬來西亞采用的就是歐盟標準,要求非常嚴格。他說,中國重卡在國際市場上銷售態勢非常好,即使降價銷售也有很大的利潤空間,但就是長期得不到馬來西亞的認證,被無奈地擋在了其國門外。奇瑞公司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奇瑞國際公司出口車型以QQ為主,占到了出口總量的60%-70%,此外還出口奇云和風云系列。在最大的訂單市場伊朗,改裝了風云動力系統的奇云車型重新認證花費了8個月時間,到今年9月份才拿到認證,“不同國家不同標準不同車型的重新認證對我們企業來說難度比較大,不僅手續繁復,而且耽誤時間太長,投入和牽涉的精力太多。”馮平說。
“除了中國汽車本身存在問題外,民族保護主義的技術壁壘也加大了國內汽車企業的認證難度。”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高級工程師傅培昭說。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進出口部部長胡俊也認為,中國的3C認證標準跟國外的標準其實并沒有太大區別,但國外就是不予承認,這對我國汽車企業來說并不公平。以馬來西亞為例,該國為了保護民族汽車工業,重新修改了進口汽車的認證標準,200多輛奇瑞QQ被壓在當地海關碼頭進退不得,大量日本、韓國汽車也遭遇同樣命運被拒之門外。目前,所有的右度奇瑞QQ在新規則限制下無法再進入該國市場。
對此,大多數汽車企業都提出,認證標準的相互承認很必要,應該從國家的角度建立相互信賴關系并簽訂協議。對企業來說,產品在升級換代,市場也一樣,企業平時就應該做好技術儲備,適應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