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并網銷售 搬起石頭砸了誰的腳
2008年5月,大眾將在中國實施一項具有革命性的網絡渠道計劃。這項即將對外公布并開始試點的銷售模式,意圖統一大眾車型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渠道。這家與中國汽車前兩名企業的并網計劃,無疑會引起市場巨大的反應,在外資方急欲整合中方不同合資伙伴之間的關系,以及業務鏈條的多年嘗試中,大眾是否真的會走在前頭?
對于一家外企牽手兩家中方伙伴的普遍情形下,重金鋪設平行的兩條甚至三條銷售渠道,廠商的銷售成本自然大了許多。
大眾要求品牌形象一致性
就大眾來講,兩家合資伙伴以及進口的車型都是屬于大眾車型系列,放到三條渠道銷售,對于大眾品牌的一致傳播,進而擴大大眾產品的銷售市場存在著1+1+1<3的邏輯。因此,最急切進行銷售渠道整合的就是外資方大眾汽車了,因為他們在這個整合中受益最大。
特別是如果說未來銷售渠道的擴張暫時停止之后,如果一汽大眾、上海大眾的渠道擴張都按照目前大眾的目前渠道網絡進行,雖然對于兩個合資公司來講,有縮減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好處,但是最明顯的無疑是大眾將未來兩個合資公司的市場拓展權利和收益,基本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雖然大眾一直致力于對兩家合資伙伴在產品線布局、采購渠道進行整合,但是多年以來沒有取得根本性的效果,根源在于兩家中方伙伴在諸多方面有著利益上的沖突,這次的渠道變革,應該是大眾在打造大一統格局的再一次另外的嘗試。
從大眾最初的試點從一家大眾品牌經銷店來看,并不會發生一汽、上海的根本利益沖突,但是,在新的經銷店中,如何兼顧三方的利益也并不是一加一那么簡單,特別是兩家合資企業產品存在著直接的競爭關系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大眾欲穩固行業“霸主”
比這種利益分配更難于擺布的,則是對于現有的一汽、上海銷售渠道,如何整合的問題。這種整合估計在短期內實施,而延續目前的分渠道方式,只是在新的渠道擴張中,以大眾品牌為核心加以整合而已。
有些觀點對于大眾的這種整合,表現出一定的民族情緒,分析認為這是大眾對于中國市場的壟斷野心。其實這有點看高了德國人。大眾的想法無非是在中國市場實現利潤效率的最大化,成本的最小化,以保住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
然而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大眾的領先地位并不穩固,海內外大小廠商都在前后追堵,而在目前中國汽車市場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比如,原材料漲價、石油漲價)的情況下,大眾中國能否適應這種變化,并不是非常確定。
銷售渠道的變革只是眾多變革節奏的一部分,其他的廠商隨后都會考慮進行渠道的整合,這并不會成為大眾的獨家武器,在這種競爭中,中國的消費者將成為最大的受益群體。
多品種經銷店,給消費者帶來便利
目前實施的品牌經營制度,商家固然受制于廠家,但是消費者卻為了購車必須疲于奔命,與廠商掌握的信息經常不對稱,同時因為經銷商經營產品的單一性,往往不能對許多競品進行更加直接的比較。
而大眾將三家銷售渠道的方式,首先在大眾車系實施了競品統一,讓消費者在一家店鋪中擁有了更多選擇,也刺激了廠商在生產、研發、銷售上更趨于采取消費者導向的策略。
曾經一度有輿論質疑中國是否會產生國美式的汽車經銷商,大眾的品牌統一銷售,無疑是向這方面前進了一小步。從而也會讓政府相關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的時候,有了更多的借鑒和實踐案例參考。
在這場變革中,處于不利地位的,或者說面臨更多挑戰的將是弱勢品牌,特別是本土品牌在競爭中如何更快速的適應這樣的銷售方式變革。
試想,在一家國美式的的汽車經銷店中,同時擺放著海內外的諸多品牌,那些弱勢品牌的銷售所受到的影響,可想而知;蛘撸瑳]有經銷商去愿意經銷這種品牌的產品,或者是在同場競技的情況下,銷售愈加受到冷落。由此看出,此前有媒體報道某些廠家與經銷商出現沖突的狀況,在未來的渠道整合情況下,會愈加激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