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復雜的是,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與廣州本田源自同一項目,由于歷史原因而分為兩家獨立公司。其中,東風與本田各持50%股權。同樣,廣州本田的兩家股東——廣汽駿威與本田也是各持50%股權。東風本田發動機是廣州本田發動機的獨家供應商——東風與廣汽之間按照投資額度在利潤方面三七分成。
駿威早于東風汽車在香港上市,東風汽車的上市無疑將使兩者存在某種競爭關系。但有分析人士認為,駿威與東風汽車之間的矛盾比較容易調和——駿威、東風與本田的合資項目,針對不同的市場,不會產生太多面對面的競爭。
股權結構的復雜性曾一度成為左右東風汽車上市進程的重要因素。由于東風汽車匯聚了旗下多家公司,有市場人士擔心,獨立的合資公司之間不僅缺乏協同效應,還有著很大的協調難度。
2004年8月底,東風汽車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此后,公司的上市消息一度陷入沉寂。據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聯交所遲遲沒能批準東風汽車赴港上市的申請,核心問題在于聯交所對如何監管上市公司的合資公司遲遲難以形成明確意見。東風汽車的核心資產為中外雙方均持股50%的共同控制合資公司,按照現有聯交所的上市規則,上述共同控制合資公司既不是上市公司子公司也非參股公司,聯交所對如何監管共同控制合資公司并無明確規定。在聯交所明確表示不同意按參股公司進行監管的情況下,若按照子公司監管,則東風汽車需嚴格遵循上市規則對上市公司子公司的一系列監管要求,包括披露重大子公司的詳細財務報表及其它合資公司信息,以及對合資公司的重大交易和關聯交易等也有一定的披露要求。對此,日產等外資公司顯然很難接受——他們擔心自己重要的經營和財務信息由此外泄。東風汽車的承銷商中金公司、美林和德意志銀行就此與香港聯交所進行了反復溝通和協調,最終確保東風汽車得以放行。
而據《財經》了解,在與聯交所頻繁溝通的同時,東風汽車與三家合資伙伴——日產、本田和PSA標致雪鐵龍之間也經過了錯綜復雜的博弈和談判。這一度使東風汽車的上市計劃陷入泥沼,進退兩難。
例如,僅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方式上,東風一旦滿足日產提出的要求,就可能傷害到本田和雪鐵龍的利益。此三家公司既為東風汽車的合作伙伴又互為競爭對手,都不希望公司信息透過上市公司的披露被其他方獲悉。但另一方面,若要同時滿足三家合資伙伴的要求,上市計劃又很可能無法得到聯交所的批準。
融資平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認為,東風汽車將幾乎所有權益放入一個控股公司上市的計劃,將有效避免幾年前經常發生在國有海外上市公司身上的關聯交易的丑聞。
以往,國有一股獨大的公司往往會在上市前將好的資產優良的業務放入上市公司,母公司成為垃圾倉庫。在母公司與上市公司之間,很容易發生關聯交易,利用上市公司做資產轉移。在公司治理方面,往往只是形式上存在董事會,與上市前并無二致。在馮飛看來,東風整體上市后,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引入了多元股權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可擺脫這個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