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系太平洋汽車網獨家稿件。版權為太平洋汽車網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文章系作者本人觀點,與太平洋汽車網無關。 對于兩個截然不同的試驗結果,我們可以不以為然,但是對于汽車真實的安全性能,卻是我們最應該關心的問題。
隨著
法蘭克福車展離我們漸漸遠去,“
陸風碰撞事件”似乎也讓大家淡忘了不少,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就在2005年的10月6日,
陸風汽車的歐洲
經銷商在荷蘭海牙舉行了一場正式的新聞發布會,宣布
陸風汽車在9月29日完成的歐洲標準碰撞測試中展示了良好的安全性能,駕乘人員在碰撞中的安全均能得到保障。測試結果表明,在歐洲標準的規定下,
陸風汽車都能很好的保障駕乘人員的安全,是一款安全的汽車。

這樣的結論似乎能夠讓陸風公司擺脫陷入的尷尬,而且媒體稱這是一次揚眉吐氣的試驗,是對ADAC公司的最大反擊。但是事實呢?實際的效果并沒有預想得那么美好,反而讓善良的公眾產生了巨大懷疑:為什么兩次碰撞試驗,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作為無辜的消費者,我們應該相信誰的結論?
第一次試驗的機構是ADAC(全德汽車俱樂部),他們的試驗在程序上是按照NCAP的標準進行的,排除其他因素考慮,其試驗的結果即使不具有權威性,卻也應該是真實和可靠,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而主持二次試驗的機構TUV(德國萊茵公司)也是按照歐洲標準進行試驗,結果卻出現了一個完全相反的結論。不論ADAC還是TUC,都宣稱是權威的專業測試機構,都是按照同一個標準進行了試驗,都是由測試專家和技術專家共同參與的,結果是一個宣稱“來自中國危險的進口商品,世界上最危險的汽車”,另外一個卻是“能很好的保障駕乘人員的安全,是一款安全的汽車”。
一個結論的改變也許很容易,但是結論所造成的后果也許是巨大的和深遠的,如果陸風汽車因為安全問題不能進入歐洲市場,也許受損的僅僅是一家汽車公司而已,而如果真正一輛安全系數極低的汽車依然能夠在市場上暢銷的話,那么很可能有大量的消費者會為此付出血的代價。所以,對于兩個截然不同的試驗結果,我們可以不以為然,但是對于汽車真實的安全性能,卻是我們最應該關心的問題。
在首次碰撞試驗之后,陸風公司并沒有用激烈的言詞進行回擊,但是也沒有找到Euro NCAP(歐洲新車評估組織)來完成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試驗,他們默默地選擇了TUC來進行測試,此中地問題讓大家倍感迷惑。仔細分析,答案應該是:對在歐洲以外地區生產的汽車,如果進口商按一案一議的方式獲得歐洲某一國監管機構的許可,那么它就能夠繞開歐盟安全標準以進入市場。正如歐洲經銷陸風的荷蘭進口商彼得·比韋爾茲所說,進口陸風時他們是按照具體車型單獨審批的條款獲得德國監管部門的許可的。陸風公司正是通過TUC的測試結論,擺脫先前蒙受的尷尬和負面影響,同時消除德國消費者對陸風的心理陰影,讓已經進入或即將進入德國市場的陸風汽車能夠重整旗鼓。
不過,不論是ADAC還是TUC,對于他們的試驗結論,歐盟都沒有真正認可,歐盟委員會副主席京特·費爾霍伊根在歐洲議會關于非歐盟汽車進口問題的聽證會上表示,歐盟將于近期采取措施確認陸風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歐洲標準,來自歐盟以外的汽車必須獲得強制安全認證。
這是一種真正認真負責的態度。因為對于安全問題,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疏忽。我們也期待著
江鈴陸風公司能夠在歐洲新車評估組織(NCAP)標準測試
中順利通過,真正地揚眉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