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達
降價可能性:60%
原因:庫存恐怕已經壓得一汽大眾喘不過氣來,但也不排除大眾“硬骨頭”死扛到底的可能性。
從經銷商處獲得的消息,一是要在年底清庫存,捷達的庫存已經成了他們的心病;二是賣捷達利潤最低,幾乎所有的利潤全部讓出去了。最近一年來,幾乎沒有一家經銷商在按照廠家的指導價賣車,捷達的市場價格永遠低于廠家指導價。
不能否認一汽大眾的價格策略十分成熟,廠家出面僅微調過一次價格,更多的是通過轉移主力車型、用性價比更高的新車型慢慢取代老車型的辦法,收效顯著,使得捷達在汽車交易市場的銷量一直保持相對穩(wěn)定。但這并不能減輕市場被蠶食而至逐漸萎縮的壓力。
POLO
降價可能性:80%
原因:銷量下降,庫存增加。POLO也是屬于降價“羞答答”的一種。在廠家默許的前提下,上海大眾的經銷商絞盡腦汁在不直接改動售價的基礎上優(yōu)惠促銷,如贈送兩年全車保險、3000元汽車裝飾、3000元會員卡等,之前還贈過車載冰箱。如果把這些贈品的價格累加起來減掉,POLO的市場售價已經降低了至少15000元。
今年下半年,兩廂POLO的銷量同比明顯下降,市場被搶掉了不少;禍不單行,新上市的三廂車走勢也不樂觀,銷量遠遠低于預期,造成了庫存積壓。但從市場消費者的反饋來看,消費者對POLO車的外觀和性能都有相當高的評價,惟一的缺憾就是價格偏高。因此,如果POLO降價,一定會帶來銷量的大幅攀升。
高爾
降價可能性:75%
原因:市場占有率嚴重不足。高爾可能是大眾進入中國10年來最讓他們傷心的一款車。作為中國第一款兩門轎車,上汽大眾當時投入了數千萬元為高爾造勢,沒想到數千萬元投入市場竟然波瀾不驚。經過分析,論證兩門車不適應中國國情,于是經過改良的四門高爾接踵而至,沒想到再次冷場。歸納原因,并非車不好,而是價太高。因此,高爾在中國市場上現在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或者停產退出中國市場,或者降價。
富康&愛麗舍
降價可能性:90%
原因:市場已經蠢蠢欲動,各種優(yōu)惠促銷就是降價前兆。
在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每月的銷量排行上,富康和愛麗舍一直穩(wěn)穩(wěn)居于前五名的位置,甚至幾度占據榜首。廠家如果要保住富康和愛麗舍現在的市場份額,降價是最直接的途徑。而且在產銷兩旺的前提下攤薄成本而降價,能夠使這兩款車保持良性循環(huán)。
從市場上來看,經銷商推出了各種促銷活動,如富康新自由人、新浪潮贈送價值3000元的汽油票,或者直接優(yōu)惠數千元。富康的最低端車型新自由人一度降到了8.5萬元,愛麗舍車型優(yōu)惠幅度也在5000-8000元之間,種種跡象表明,廠家已經有了要降價的準備。
高爾夫
降價可能性:80%
原因:廠家有可能礙于面子不降價,但積壓的庫存壓力誰能受得了?
高爾夫這款創(chuàng)下了世界銷售紀錄的名車,引進中國后遭遇了嚴重的水土不服,不但沒有能夠像凱越那樣造出加價排隊的聲勢來,而且從上市之初就開始加壓庫存,F在經銷商打出的廣告語多為“高爾夫有現車”,或者“高爾夫贈送3000元車險、3000元內飾、4000元售后服務卡”,可以想象一汽大眾的決策者心中是苦澀的。
如果說高爾夫銷售不暢的原因是此車為兩廂車,這個原因有點牽強,畢竟兩廂POLO曾經創(chuàng)造過不錯的銷售紀錄。因此,歸根結底還是定價偏高的問題,如果一汽大眾肯降價,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近期最沒有可能降價的車型:凱越;福美來1.6;廣本新雅閣;廣本飛度;別克君威;馬自達6。
這幾款近期不降價的車就無需再一一分析了。套用一句常見句式:汽車降價的理由多種多樣,但不降價的理由卻僅有一個:緊俏!以上這幾款車尚在排隊等候或者加價銷售的狀態(tài)中,短期內沒有一絲會降價的征兆。消費者只能從另一個角度安慰自己:能夠不加價提車就算占便宜了。
車市還有一個人所共知的定律:沒用永遠的加價車。再暢銷的車型,加價也是暫時的,如果有耐心等待,總會等到它降價的一天。
[上一頁]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