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開車時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你踩著剎車緩緩把車停穩,然后拉起手剎,掛入P擋。理論上此時汽車已經被手剎和P擋“鎖死”了,是不可能再動彈的。

而實際上不管你手剎拉得多緊,也不管你是否掛入P擋,只要你松開剎車,車身總會再次輕輕移動那么一點點。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踩剎車時最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車頭會往下沉對吧,與此同時車尾自然就向上抬起。這樣一來前后輪的相對距離實際上是變近了,也就是軸距暫時變短。


車停穩后如果想讓軸距復原,要么前輪往前走,要么后輪往后走,都能讓懸掛恢復原狀。但此時你踩著剎車,輪子無法動彈,所以懸掛內部就會一直憋著一股勁兒。等你拉緊手剎松開剎車后,前輪可以滾動了,于是車身會輕微往前移動,后懸掛的力釋放,回到原位。

這個現象對手動擋車來說沒任何影響,但是對自動擋來說掛入P擋后車身再移動一下就有可能導致P擋鎖止機構吃上勁,下次開車時可能會出現摘P擋時擋桿卡滯,極端情況下如果車停在坡道上甚至可能出現摘P擋時阻力非常大。


正是因為存在這個現象,所以有些對汽車比較了解的車主就總結出了“著名的“自動擋停車步驟:先拉手剎,然后松剎車讓車身移動,等懸掛復原后手剎完全吃上力了,這時候再踩剎車掛入P擋。此時踩剎車的目的就是為了解除檔桿鎖止機構,不然掛不進去P擋。

這種現象在所有家用車上都存在,只是根據懸掛類型不同,其表現明顯程度不一樣。后扭力梁懸掛的車表現最明顯,而獨立懸掛的車相對輕微一些,但是你要仔細體會的話還是能感覺到的。

而且這個現象和踩剎車力度也有關系,剎車踩得越重,這種現象也越明顯。如果你能非常平穩地剎車,那這個現象就幾乎感覺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