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資訊:
五菱汽車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集團已成立一家間接非全資擁有之附屬公司:廣西元控智驅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以獨立業務主體主營低速智能駕駛系統和解決方案業務。該業務目前由公司直接非全資擁有附屬公司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負責經營。
元控智驅目前為五菱工業直接全資擁有之附屬公司。

如上所述,元控智驅公司主要從事低速智能駕駛業務,細分有線控底盤和低速智能無人車的研發和制造。主要產品包括線控底盤產品和場景化整車產品,比如智能充電機器人、無人接駁、無人物流等方面的需求,部分產品已經成功推入市場。
對于柳州五菱汽車而言,商用的無人駕駛車是值得探索的重要方向。
同時也建議柳州五菱可以在小、微型乘用電動汽車產品方面嘗試智能駕駛技術的探索,或許這樣的汽車產品會非常受歡迎。

目前關于“低速車”合理性的話題討論依然激烈,諸多不屬于標準汽車產品,無車輛上牌資質的低速電動車活躍于三四級汽車市場里的老年用戶人群中;這些車輛的安全性能無從保證,車輛無號牌、無保險且用戶普遍無駕駛證,屬于交通監控難以監管且交通肇事會帶來系列社會問題的典型“三無車輛。”

如何才能解決這一難題?
在“低速車”的用戶中有一部分用戶客觀上沒有機動車駕駛能力,但不見得沒有考取駕駛證的能力;并且“低速車”的實際售價并不低,相當于主流的可上牌的微型電動汽車售價。所以如果有一種具備低速智能駕駛能力,同時售價合理,又能夠上牌的標準電動汽車產品,相信道路交通安全來自“低速車”的壓力能夠得到相當程度的緩解。

現在絕大多數車企和第三方企業在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的研發方面,思路主要看向商用物流車、客車或高端乘用車。
然而主流車始終是汽車市場占比最高的車輛,是整個市場的基石。
同時在存量階段里進一步開拓市場空間的方向也應當是向下兼容而非向上攀爬。
筆者認為發掘小、微型汽車市場潛力是正確的思路,相信在未來一個長周期的經濟緩慢復蘇階段里,該思路可以為汽車研發生產企業帶來巨大的價值。在豐富小、微型汽車的產品陣容的同時,如果能進一步提升新主流汽車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其將收獲的可能是上億中老年人的青睞與訂單。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