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中心發布氫能HyTA項目與數字化平臺 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太平洋汽車 技術頻道】2025年9月9日,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舉辦“2025中汽氫能技術發布會”,面向行業推出“氫能技術驗證HyTA”項目,并正式發布“中國氫能產品數字化平臺H2DNA”,推動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技術創新與協同發展。
在氫能產業“性能”與“耐久”缺乏統一評價規范的背景下,“氫能技術驗證HyTA”項目覆蓋燃料電池系統、供氫系統、電堆、膜電極等超過15個核心領域,包含“氫能馬拉松”和“StackDNA電堆橫評報告”兩大核心板塊。
其中“氫能馬拉松”專項聚焦耐久性驗證,依據國家標準設定行業領先指標:燃料電池系統2000小時動態循環功率衰減不超過6%,燃料電池堆同工況電壓衰減不超過3%,氫能無人機續航時間大于3小時,氫能兩輪車續駛里程大于80km;膜電極、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等關鍵部件也均有明確考核標準,如催化劑方波循環30000次電化學活性面積衰減不超過10%/50%,雙極板低電位腐蝕測試500h腐蝕電流密度不超過0.3μA/cm²。
另一板塊“StackDNA電堆橫評報告”則源于2020年中汽氫能組織30多家電堆企業制定的測試規范與評價體系,目前已有29款主流電堆產品(16款金屬堆、12款石墨堆、1款復合堆)參與驗證。數據顯示,2020-2025年六年間,電堆額定功率平均提升59%(最高超240kW),額定電流密度平均提升17%(最高超2.4A/cm²),體積功率密度、低溫起動性能等關鍵指標亦大幅提升。
該評價體系包含基本性能、安全性、環境適應性、耐久性4項一級指標及39項二級、116項三級指標,同時中汽氫能還形成FCEDNA、MEADNA等系列報告,支撐行業零部件技術進步。
同步發布的“中國氫能產品數字化平臺H2DNA”,基于中汽中心多年實證數據積累,整合國內外氫能產品信息,形成統一標準的產品數據庫,涵蓋制氫系統、燃料電池系統、質子交換膜等全產業鏈產品。
平臺實現關鍵性能數據可查詢、可對比、可視化,為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終端應用提供決策支持;企業可通過平臺降低信息搜集成本、加強上下游聯系,高校及研究機構可獲取部分氫能產品與氫安全原始測試數據開展科研。
此外,平臺還設有測試方法庫、產品選型庫、《氫能與燃料電池產品橫評報告》及行業藍皮書等版塊,并提供《2025年度燃料電池堆橫評報告》,量化2019年以來核心材料、關鍵性能、產品可靠性的技術提升,如2025年電堆低溫起動溫度最低達-35℃,冷卻液出口至0℃時間平均縮短120s(最快小于2min),氫氣消耗量降低86%、輔助電能消耗降低66%,62%電堆實現自起動。
此次兩大舉措為氫能與燃料電池產品品質提供嚴苛驗證,將推動產業構建協同創新生態,為交通、固定式發電、無人機等多元化場景的規模化應用注入技術動力。未來,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將持續積累數據資產,優化升級數字化平臺,拓展服務功能,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文:太平洋汽車 李喆)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