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銷量的慘淡從2018年開始就跡象明顯,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這種狀況依舊在持續,特別是燃油車,銷量遇冷的情況非常明顯。雖然車市遭遇寒冬,但新能源車型卻是逆勢增長。在國內,4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25.03%和18.15%。是什么原因讓新能源汽車保持增長呢?如今國內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補貼退坡,還能繼續逆勢而行嗎?首先,從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的改變來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帶動了一些造車新勢力的蓬勃發展,為我們的汽車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不管是智能化程度還是功能和設計水平,都有很大提升,這也改變了中國制造的傳統印象,人們對新能源汽車更有信心。因此傳統汽車行業遇冷并沒有影響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壯大。其次,從新能源汽車的現狀來看。新能源汽車一直被國家大力推廣,各級政府也高度重視。不單單是有家用新能源汽車,在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車企還發展了不少共享汽車,相比燃油車,確實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所以說也是迎合了時代的發展,前景很好。最后,從新能源汽車品牌的角度看補貼退坡的影響。國內的自主新能源汽車穩穩占據了汽車銷量前十位。它們是補貼政策的受益者,補貼減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增加了企業資金的壓力,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銷量。但是也從另外一方面淘汰掉了劣質產能,起到優化市場的作用。?總體來看,新能源汽車的優勢明顯,生命力也依舊旺盛。初期發展速度過快,也的確會有一些問題出現。不過對于真正有產品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來說,補貼退坡的影響并不大,反而是凈化了市場,而新能源汽車真正的戰場反而在補貼退坡之后。對于真正有技術有實力的車企,相信他們的銷量一樣會逆勢而上。